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行为的教育策略综述 - 极品下载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极品下载论坛

标题: 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行为的教育策略综述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2-24 19:39
标题: 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行为的教育策略综述
【按】本文发表于《班主任》2017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老板老班)

标本兼治,齐抓共管

——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行为的教育策略综述

课堂纪律问题一直是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关注的重点。“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该怎么办?”是这个话题中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理解:一个是学生故意扰乱班主任自己任教学科的课堂纪律,另一个是学生扰乱其他学科的课堂纪律。应对前者,需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力;对于后者,班主任除了加强面向全班整体教育、建设良好的班风之外,还要配合、协助科任教师处理个案。

一,谁在故意扰乱课堂纪律?

所谓“故意”,就是有意识的、存心的。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多种多样,也有有意、无意之分。班主任要掌握一些基本事实,才可能制定有效的行动方案。比如:

    1,哪些学生存在此类问题?是经常性的还是偶一为之?严重程度如何?(需要区别故意还是无意)

    2,扰乱课堂纪律的具体行为是什么?

    3,哪些学科的问题比较突出?

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获取相关信息:

1,做关于“课堂纪律情况”的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以上问题。回收问卷后进行分析。但是问卷调查只能提供最笼统的信息,而且还有可能失真,所以价值有限;

2,询问学生。询问可以直接获得信息,主要的麻烦是学生不愿意说出详细情况,特别是具体的人名;

3,在班级设立专门观察、记录课堂纪律情况的岗位,如纪律委员。听取汇报,从《班级日志》中寻找线索。但是,因为同学之间的人情关系,此举获得的信息也是很有限的;

4,询问科任教师,或者有科任教师主动反应问题。这样得到的信息虽然有一些主观性,但基本是真实的;

5,班主任加强巡视课堂都的频率,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取信息。

虽然没有一种方法绝对有效,但是把这些做法结合起来,应该能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采集信息的过程本身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对改善课堂纪律起到促进的作用。所以,上述一些做法可以作为班级管理的常态措施,常抓不懈。



二,他们为什么会扰乱课堂纪律?

分析扰乱课堂纪律行为背后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扰乱纪律只是表象,行为的背后有潜台词。只有了解真实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原因无外乎这样几点:

1,纪律观念淡漠,自控能力差

发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行为的学生大多数纪律观念淡漠、缺少教养,在课堂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已经成为习惯,对教师的提醒也经常置若罔闻。因为这些坏毛病与孩子先天的性格和家庭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所以班主任试图联合家长进行教育的努力基本上是徒劳。班主任必须以自己的努力并联合集体的力量对其严加管束。

2,唤起他人的注意

这类学生不一定品质不好,他只是想唤起大家的注意罢了。唤起别人的注意又有可能是出于几种完全不同的动机,比如想表达自己的优秀和独特,对某个问题有自认为独到的见解而教师对此却视而不见,于是采用扰乱的方式引发教师和同学关注;再比如某学生的成绩很差,表现也不好,他试图用挑战课堂纪律表现自己的勇气和另类,赢得大家的关注甚至佩服,等等。

3,对科任教师不满

如果总是有针对性的扰乱某门学科的课堂,那就有可能是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出了问题。不满科任教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进一步了解。这类问题容易发生在一些个性很强的学生身上,既有可能是绩优生,也有可能是学困生。

4,觉得课堂太无聊了

如果课堂教学内容太过无聊或沉闷,或者觉得这门课完全听不懂,有人就会制造点动静,扰动平静的气氛。这类学生主要是那些能量很大、组织纪律观念较差的少数人。

5,欺负科任教师

不管班级处于什么层次,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班主任的课纪律会明显好于科任教师的课。毕竟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有一定的权威。但是科任教师就不一样了。每一位教师的管理课堂的能力是不同的。学生很“聪明”,他们清楚老师的要求,了解每个教师的脾气个性,知道在什么教师面前可以放肆一点,在什么教师面前要“老实”一点。那些所谓的“副课”(主要是中高考不考的学科)和一些个性柔弱、脾气好的,包括一些缺少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课堂,是课堂纪律问题的重灾区。确实存在学生欺负“老实人”的情况。

6,自身情绪问题

有些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与教学本身无关,是因为其他的事情迁移到课堂上来的。青春期的孩子个性还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当学生处于情绪异常波动或烦躁时,任何一点诱因都有可能引发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如顶撞老师、摔东西、发出巨大的声响、和同学产生纠纷等。这类行为可以看作一种情绪宣泄,有偶发性,难以预见,后果往往比较严重。

7,其他原因

以上归纳的,是一些常见的原因。还有一些情况无法归入到上述任何一类,可以视作个案。个案需要单独处理。



三,课堂纪律问题要标本兼治

课堂发生故意扰乱纪律的情况虽然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无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学生缺少教养、情商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造成的。课堂纪律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往往在其他方面也有问题。对他们的帮教就要多种措施并举,形成体系。这个体系由“对事”和“对人”两部分组成。对事,就是对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有具体的处理办法;对人,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培养。以往课堂纪律的管理侧重于“对事”,面上的控制为主。重管束轻教育,没有从育人的角度切入,所以效果不佳。其实,个人素养提升了,课堂纪律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所以,前者治标,后者治本。课堂纪律问题,要标本兼治。

1,“对事”——应对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行为的一般方法

(1)行为的界定

尽管规章制度不能解决难度大的个案,但它毕竟是面对全班所有同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管理课堂纪律的依据,所以是必备的。鉴于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班级应该有专门针对课堂的规章制度而不是将其夹杂在一个笼统的所谓班规中。

与其他规章制度一样,有关课堂纪律的规定也要首先对行为进行界定和分类。从行为分,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有哪些?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高声说话,干扰其他同学听课和教师讲解。如何确定有没有干扰?比较明确的指标就是直接被教师点了名或者被同学多人多次(三人次以上)反映。再比如,随意插嘴,内容与教学没有关系,等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

①发出较大的声响,如讲话和哄笑

②随意插话,内容与教学无关,打断或扰乱教师正常讲解,引起哄笑

③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并已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举例:做手工、画画、玩手机、摆弄玩具等)

④用语言或一些物品吸引他人注意力

⑤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与他人交换座位或未经教师允许离开教室

⑥恶作剧行为

⑦对教师的提醒或警告有对抗甚至攻击性的言行

⑧其他违纪行为

如何确定这些行为是故意的呢?比如教师已经点名提醒,甚至多次提醒;相关的班规已经确定并且班主任已经进行了教育;规则张贴在墙上,等等。这些可以认为已经尽了告知提醒的责任,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是很清楚的。

(2)建章立制并严格执行

班级应该有管理课堂纪律的规章制度。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如果后果不是很严重,就属于轻微违纪,在班级内部处理;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应由相应的校纪校规处理。下表是我班的一些处理办法,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关于学生轻微违纪的班级处理办法

序号

处理方法

适用情况

备注

1

口头警告

违纪情节稍重,有一定影响



2

书面警告

多次违纪,情节较重,影响较大

固定格式的文本

3

通知整改

多次违纪,口头提醒警告无效

固定格式的书面通知

4

书面检查

多次违纪,情节较重,影响较大

按规定格式写

5

公开检讨

较严重违纪,情节严重,影响很大

全班范围

7

公开批评

情节较重或涉及人员较多的违纪事件

全班范围

8

通报家长

多次违纪,提醒无效,情节较重

电话通报、文书送达

9

约谈本人

提醒、警告无效

至少15分钟

10

约谈家长

多次违纪,提醒警告无效,情节较重

 

11

留校反思

多次违纪,提醒警告无效,情节严重

至少30分钟

12

停课反省

多次违纪,提醒警告无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

报备学校并征得同意

13

暂扣物品

违规携带或使用的物品

3天—3个月



班级建立一整套严谨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约束、引导学生行为。这些规章制度最好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讨论,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确定。

(3)建立针对课堂纪律问题的行动预案,形成共同维护课堂纪律的氛围

建立预案是比较常见也是有效的教育方法。针对班级出现的一些大概率事件(如课堂纪律问题),班级应该有相应的处理预案。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相关的预案。比如,课堂上发生了扰乱纪律的情况,哪些人应该采取哪些行动?要利用班会课等时间演练这些预案,让学生进入设定的情境中去体验、练习,熟悉相关要求,学会妥当的处理方法。(参见下文)

通过各种形式(班会、班委例会、座谈会、主题征文等)的反复教育,在全班范围内对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有一些共识:是积极参与劝阻、维护正义,还是冷眼旁观甚至跟着起哄?一个纪律良好的课堂对班级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应该如何对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等。要发挥全班同学,特别是骨干同学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正义的氛围。少数扰乱课堂纪律的同学得不到支持,课堂纪律的管理才能取得实效。



【附】关于“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行动预案

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每一位同学的责任。当课堂上有人故意扰乱纪律,教师制止无效,有可能引发师生冲突或中断正常教学活动时,请参照以下方案执行。

①该行为发生者的同桌及周边同学有责任在第一时间提醒、劝阻违纪者停止其行为,尽力使事态不至于扩大。

②如果周边同学未及时采取行动或行动无效,班长、纪律委员要做出反应,劝阻违纪者者停止其行为并制止其他同学可能的起哄,必要时可以站起来劝阻。

③纪律委员将该情况记入《班级课堂日志》。

④班级鼓励同学参与劝阻行动,维护正义。参与劝阻的行为由纪律委员记入《班级课堂日志》。

⑤以任何方式支持或变相支持扰乱课堂纪律行为视同违纪,将接受班主任的调查询问并承担一定的责任。



2,加强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

一般来说,课堂纪律问题在班级某些同学身上比较突出。面向全班的教育主要是形成氛围,但是直接有效的是个别转化。重点学生(课堂违纪已形成习惯)的影响很大,只要成功转化一个,就可能带动一片。班主任的工作繁杂,精力分散较多,集中力量做个案是较好的策略。

上文中已经分析了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转化个体的工作要从准确分析原因入手,结合学生的个性,对症下药。首先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通,然后一对一地做一些约定并认真执行。约定中要有目标,实现目标后要兑现承诺。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因为约定意味着要改变他原来的一些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想改变没有那么容易。反复违纪是很正常的,班主任要盯住不放,反复抓。这是比拼耐心和意志的工作,而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坚持和合适的方法。对违纪学生仅仅是压服、惩戒肯定是不行的,要在其他方面关注、关心他们,多谈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的问题往往不局限于课堂纪律,其他问题的改善很可能对课堂纪律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从长远、完整的角度看,对课堂纪律问题严重的同学,提升其个人修养是关键。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版块,“责任担当”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包括:自尊自律,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都是班主任做教育的主要着眼点。解决课堂纪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把课堂纪律管理纳入到学生情商培养教育活动中。

四,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同一个班级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的表现会有较大差别,除了学生感兴趣和重视的学科不同之外,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缺少全员育人的氛围。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仅仅教书,很少育人,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推给了班主任。帮助科任教师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几乎成为班主任必做的工作,这也是造成班主任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但维护课堂纪律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其实,只要教师用心,运用一些合适的方法,课堂纪律的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不够用心和缺少方法的问题确实在很多科任教师身上存在,即使他的教学水平还不错。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应该加强自身管理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是科任教师,不能对班主任有依赖心理,要意识到自己的课堂应该以自己管理为主。即使是对问题较严重的学生,也应该是联手班主任做教育。班主任则需要经常主动和科任教师研究课堂纪律问题。

阅读一些专门研究课堂纪律管理方法的书籍,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是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途径之一。特别是一些翻译作品,虽然国情不同,但国外关于管理课堂的研究比较理性,感性成分较少,方法简洁有效,很有参考价值。如:

(1)《今天怎样“管”学生》,李茂编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2)《学生课堂行为管理》,【英】苏*考利著,范玮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中学课堂纪律管理指南》,【美】Julia G.Thompson著,许昌和、李颖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4)《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澳】Bill Rogers 著,蔡艳芳、马慧、郭燕飞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等等。

       课堂纪律水平体现了一个班级的文明程度,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而较高的集体素养来自于较高的个体素养。长期以来,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过于重视考试分数,轻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加之在整班建制的情况下,全班各种层次的学生接受同样的教学内容,而每个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又差异很大,课堂纪律问题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所以管理课堂纪律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需要所有与此相关的人士的共同努力。




欢迎光临 极品下载论坛 (http://down512.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