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仍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环节,这些行为习惯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等,这些行为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从小养成。
1、养成教育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而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并且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用完用品及时放回原处,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借用别人的东西说谢谢,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队伍里面不乱讲话……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2、养成教育要树立榜样,以榜样促人。
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作用: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这些示范既包括仪表、同时也包括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示范。众所周知,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
其次是学生的示范作用,这一点最为重要,同龄的孩子更易于进行交流与学习上的攀比,学生与学生之间榜样作用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同学及时表扬,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小学生好胜心强,都不甘示弱,喜欢竞争,在他们内心都存在这样的一种心态:“别人能做,我自己也能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地发挥其作用。至于榜样树立的形式,就笔者几年的经验积累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教室墙上挂一块“小名星”展板,把平时表现突出的同学名字及其事迹记录到展板上,并在展板的设计上更多加入孩子们喜爱的元素与“英雄形象”力争使版面直击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最高追求。
②、每周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评比,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设定各种星星名称,如“学习之星”、“智慧之星”、“书法之星”、“体育之星”等等,学生对此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每周当挂出新的一批明星照片时,学生们在展板前必会留连往返,榜上有名的同学会眉飞色舞,榜上无名的同学也会暗下决心,下月一定要金榜题名。
③、每月利用一次班会课,对学生一个月以来在班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出最终的“榜样之星”。以此激励学生,规范他们的言行。
3、养成教育中,表扬不能忽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小学生尤其喜欢表扬,表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时要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促进学生的“德行”成长。那如何来表扬我们的学生,使评价有利于鼓励他们积极向上,预防和克服不良品行的滋长?实践中,我发现把表扬方式儿童化,用形象的记号、游戏似的奖励,对一年级学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运用五角星、小红花、小红旗等作为奖品,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4、养成教育要常抓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孩子和教师都有惰性,孩子的良好习惯会有“返潮”现象。因此,我们应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当作教育的永恒旋律。唱好这首歌的关键在于恒心和耐心。如:预备铃响进课堂,做好上课准备,桌面文具摆放应作统一要求,做到整齐、美观、使用方便;上课后,师生相互行礼问好,这些要求每节课老师都要有提醒。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如要让学生安静时,老师说:“三、二、一”,学生说:“坐整齐”;需要提示时,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如:“小耳朵——专心听,小眼睛——仔细看,小脑袋——认真想,小小手——学会做”等。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常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才能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