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听课是各个学校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不少学校还明文规定了教师每个学期听课的节数。不过,听课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研课则是一种理性思考,所以,提高听课实效重在“研”。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节数,听而不研,一听了之,则教学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一、听课前要注意研究教材教法
要想在听课中真正有所收获,听课前就要做个有心人。首先要弄请楚将要听的是什么内容,如果教材内容不熟悉,最好把相关教材、教参找来翻阅一下,强化对所听课内容的理解,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很快构思一下,如果自己教这个内容,该怎样处理教材,该选择什么教学方法,需要使用什么教具等。想想什么地方值得注意,在头脑中粗线条地勾勒出教学思路,以便在听课的时候及时进行比对。这样听起课来才会心中有数,有效接纳执教者的长处。如果课前不做任何准备,踏着上课铃声匆匆走进教室,随着下课铃声匆匆走出教室,听与不听,在对此课的认识上不会有多大区别。
二、听课中要注意研思师生表现
进入课堂后,听课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切忌交头接耳,因为这样不仅会干扰师生上课的情绪,更会影响自己听课的注意力。听课时不要把自己当作局外人,认为只是来“听”的,而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听执教者如何巧引善问,要听学生如何巧思妙答;要看教者对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热情;要捕捉课堂中师生的语言和表情,简明扼要地记下教学过程,对课堂中精彩的教学环节或有问题的地方则要作详细记录。听课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所以,听课者不仅要听、要看、要记,更要及时对课堂的一些情况作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郑板桥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就是说研思的重要性。听课过程中,我一方面要研思执教者对教材教法的处理和选择是否得当,教学内容的处理、表达是否科学、完整,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了,教学是否有创意,教学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是否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学是否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研思教者的教学思路与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的异同之处、得失之处,揣摩执教者的教学艺术和风范,趋利避害,在听课笔记上及时加上批注,有效借鉴。
三、听课后要注意研讨课堂得失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个苹果,而我门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所以,我们要养成与人交流、分享的习惯。听课的老师要及时梳理听课时的所思所想,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将“听课一得”写成文,如果时间不允许则可以列举条目,有次序地记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果有机会,要及时与执教者进行交流,了解一下执教者是怎么准备这节课的,以及上完此课后的感受。不管此课上得是否成功,对自己来说都是有益的借鉴。
另外,听课者之间要进行及时交流,分享各自的所思所想。如果安排了集体说课评课则最好不过,这样可以借助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进行集体研讨,交流思想,反思问题,依靠集体智慧释疑解惑。在集体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既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更要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于碰撞,这样就会冒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如此,便能在争鸣中深化认识,在参与中提升能力。 |